孩子考前焦虑、不自信怎么办?教您3招。
有项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引起人内心的不安和紧张,严重时就会给人带来恐惧,形成焦虑。焦虑是一种情感表现,因一定原因引起、可理解的、适度的焦虑都属于正常焦虑。
距离学期即将接近尾声,期末越来越近,随堂考试、周考、月考,各种测验层出不穷。
这时就有家长发现,自家的孩子好像患上了“考前焦虑症”。
出现了包括但不限于头晕头痛、睡眠质量下降、饭量降低、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低、记忆力减退、考场上紧张、焦虑、缺乏自信等状况。
虽然考前焦虑是正常的,适当的焦虑可以激发潜能,利于考试的发挥。
但如果孩子出现过度的焦虑情绪,或是出现时间过长,甚至出现躯体化状况时,家长就需要介入干预了。
想帮助孩子疏解负面情绪,调节心态,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考试的目的。
许多孩子出现考前过度焦虑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认知偏差。
也许是因为家长的高期待,或是老师的高要求,亦或是受社会“学历至上”的氛围影响。
这些孩子错误地将成绩高低与人生成败画等号,对成绩有着过高的期待。
一次考试成绩不如意,孩子就会深陷负面情绪之中。
对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考试的目的。
要让孩子认知到考试只是对学习成绩的一次检测,而不是学习的全部目的。
指引孩子放下思想包袱,以平稳的心态应对考试。
将侧重点放在掌握知识以及是否会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上。
第二,家长不要把焦虑带给孩子。
家长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在孩子成长、生活、学习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考试当前,不仅孩子的心情会随着考试情况起起落落,家长的心情也会出现相应变化。
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学习状态消极而焦虑万分,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成绩达不到预期而心灰意冷,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级错误而火冒三丈……
而这些情绪,也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负面影响!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家长面对孩子时就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不要营造出对考试、成绩过分重视和紧张的氛围,放下自己思想上的包袱,才能让自己和孩子都更加轻松。
第三,对孩子充分共情,教孩子释放压力。
理解、接受、包容孩子的状况,在心理学上叫做共情。
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理解,可以消除孩子大部分的焦虑。
当孩子压力比较大,负面情绪比较多时,家长要家长要懂得倾听孩子的困扰,理解孩子的焦虑,包容孩子的情绪。
而不是对孩子出现的反常行为进行简单粗暴的阻止、批评甚至责骂。
与此同时,还要教孩子将负面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释放出来。
比如向家人倾诉、运动、大哭一场,或是通过适当的娱乐、去公园、去体育场玩来转移视线,放松心情。
缓解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就能让孩子以更平稳的心态面对考试,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