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越教育官网_驰越教育怎么样_驰越教育十年专注青少年叛逆厌学等

五种可能会触碰孩子边界线的行为,家长最好别做。

来源:驰越教育     |     关注次数:465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就越陌生?

 

这是许多父母经常思考、感慨的一个问题。

 

小时候的孩子总是跟父母很亲近,到哪都看着、跟着,几乎可以算是无话不说。

 

而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有部分家长就发现,孩子肉眼可见的对自己越来越疏远了。

 

他们再也没有小时候的听话乖巧,对于自己让做的事总是不情不愿,说话也是爱答不理的,甚至直接拒绝交流,简直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们都知道,动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地意识。

 

他们会无意地自动守护自己的领地,不允许其他生物侵犯,这也是动物的本能反映。

 

人也是一样。

 

孩子在成长中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自然而然会萌生出自己的“领地意识”,通俗来讲,就是边界感。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并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父母去插手、帮助他生活。

 

而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心智逐渐成熟,能力也越来越强。

 

边界感让孩子情不自禁地将父母推开,直至推出那一部分独属于他自己的舒适区。

 

如果这时父母再去插手孩子的生活,孩子便会觉得自己的边界线被人触碰、践踏,自然而然的就感到不适,甚至厌恶、反抗。

 

所以,当察觉到孩子有了边界感的意识之后,家长就应该适当放手,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及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了。

 

尤其是以下五种可能会触碰孩子边界线的行为,家长最好不要做。


 

01孩子专心做事时进行打扰。

 

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时,家长上前打扰,孩子就会觉得不耐烦。

 

例如在孩子认真写作业的时候、闷头打游戏的时候送水果、跟孩子搭话等等。

 

在孩子处于专注状态时频频打扰,不仅会让孩子心生烦躁,更可能会打散孩子的注意力。

 

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习惯性的无法集中,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


 

02过度关心孩子的吃穿用度。

 

要求孩子必须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会让孩子显得格外拘束、不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审美发展阶段,眼光和想法和大人有不同是很正常的事。

 

作为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总是从自己的观点来看问题。

 

即使有时候你认为这样吃不健康、这样穿很难看,可以给孩子提出建议,但是不要命令和指责。

 


03站在制高点“指点江山”。

 

孩子一做什么事,家长便立马冒头指点江山,其实是会让孩子觉得冒犯、自尊心受挫的行为。

 

即便有些家长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用自己过往的经验提醒孩子少走弯路。

 

但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已经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待人处事的方法。

 

他们并没有经历过你所谓的经验,你说的话在孩子眼中也不过是空洞的大道理,是在指点江山。

 

就如同行驶途中你明明会开车,副驾驶上的人却一直指指点点,你也会觉得烦躁难耐一样。


 

04要求孩子事事汇报。

 


家长的掌控欲过强,要求孩子事事汇报,也是没有边界感意识的表现之一。

 

需要明白的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由掌控生活的权利,无须向任何人汇报。

 

当孩子和同学出去玩、或是学校组织外出活动时,家长可以让孩子汇报行程,保持联系,以免发生意外。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求孩子汇报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和什么人说话只会招来孩子的反感和抵触。

 

孩子羽翼未满时,也许还能忍受,当孩子羽翼丰满时,想必第一件事就是逃离。

 

05窥探孩子的隐私。

 

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肖内特也说过:“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隐私权的重视,超过他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包括成年期。”

 

孩子无论多大的年纪,都有自己的隐私世界需要守护。

 

隐私,就是孩子不可越过的边界线。

 

当家长抱持着“为你好”的目的窥探孩子的隐私时,其实就正踏在孩子的边界感上。

 

偷看孩子的日记、翻看孩子的物品、打听孩子的行踪……表面上是关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病态的控制欲。

 

家长病了,孩子又怎么能好呢?

 

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孩子才会有豁达自在的性格,才能与家长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