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增加,学业压力增大,青少年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再加上家庭问题、荷尔蒙波动、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2021年公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在6到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有约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
可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而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人,理应更加重视,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并采取正确行动,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那么,家长该如何注意和观察孩子是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呢?
首先,家长应该像关心躯体健康一样来关注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多注意孩子情绪、敏感观察孩子行为上潜移默化的变化。
比如睡眠习惯改变,睡不着觉,失眠、早醒、睡眠过多;或者进食出了问题,食欲不振,暴饮暴食;又比如精神状态总是很消极、焦虑、感到心情不好、多愁善感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孩子情绪和行为发生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情况时,也需要特别关注。
比如孩子的言行举止跟他的受教育水平相抵触,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就可能是一种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表现,需要家长多加留意。
第二就是,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给他自身或者给他周围人带来了持续的麻烦和痛苦,那么这个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也可能是心理障碍的一些早期表现。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又该怎么做呢?
第一,可以先跟孩子的老师、朋友了解孩子最近的情况,分析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出现异常反应。
第二,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主动跟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深度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问孩子是否需要家长的帮助。
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逼迫孩子说话、做事。
耐心陪伴孩子,关爱孩子,温暖孩子,等孩子愿意开口了再认真倾听,寻求下一步对策。
第三,当孩子真的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理性接受,不要觉得“心理问题=精神病”。
心理问题和躯体疾病一样,是可以解决的,只要积极面对,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或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就能够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