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乖是一件好事吗?其实乖小孩长大后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懂事”和“乖”,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有意无意的用“乖”去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如果孩子是乖巧懂事的,那自己就有福了。
诚然,孩子乖巧,遵守规则,不给家长惹事,听从家长吩咐,按照家长规划的路线成长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但在孩子乖巧背后隐藏的感受和情绪,家长却常常忽略了。
心理协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因为“乖”意味着失去自我。
“乖”意味着讨好他人。
“乖”意味着活在别人的评价标准里。
有些家长很喜欢对孩子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给孩子灌输“要做一个好孩子、要听话、要懂事”的思想。
久而久之,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他们就渐渐地学会了、习惯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忽略、压抑住,努力表现得完美无缺,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满足自己和他人的要求,这时候,他们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滋生出抑郁、自卑等情绪,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很容易发展成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该如何关注、保护“乖小孩”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无拘无束的做自己,自由、健康的成长呢?
下面三个方法,家长们可以参考尝试。
01开导。
首先,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是很重要的。
作为家长,不要总是给孩子灌输“你要懂事、你要乖巧、你要为了我们怎么怎么样”的思想。
要教孩子如何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满足他人的愿望,甚至为了满足、讨好他人而牺牲自己。
02倾听。
倾听是关注、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和忧愁,孩子也不例外。
但是作为社会阅历尚浅、缺乏问题处理能力的群体,孩子们需要有人可以在自己忧愁焦虑时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安慰、理解他们,帮他们出谋划策。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尊重、无压力的环境,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了解、感知自己的情感。
通过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想法,了解他们的的感受,帮助他们处理和解决眼前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可以拥有感受和情绪、是为自己而活的,以缓解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让他们更好的面对前方的困难与挫折,勇敢的前进。
03鼓励。
家长的鼓励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常常被鼓励的孩子,往往比常常被批评的孩子更加自信、充满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充满正能量。
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不是压抑自己;
鼓励孩子每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他们夸赞和奖励;
鼓励孩子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自己的兴趣……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们保持心情愉悦,也能让他们更自信、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身心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