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主动学习、好好学习,家长请做好这三件事!
你家孩子对学习上心吗?
或许有很多家长会说:
“我家孩子成绩还挺不错的,他对学习肯定上心呀。”
但实际上,“上不上心”是由孩子能否主动学习判断的。
虽然有些孩子的成绩在班级甚至学校都名列前茅,但事实上,这些成绩都是父母跟在后面监督、催促、帮助孩子达成的。
一旦家长松开了手,孩子也会松懈下来,变得懈怠、疲倦,将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
那么究竟该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好好学习呢?
答案是,家长要做好该做的事!
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贯穿孩子的一生。
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是复印件。
想要一个优秀自律的孩子,就需要父母同样的优秀自律。
也就是说,好的教育,并不是将一切心思倾注于孩子,而是自己也不断学习,做好该做的事,和孩子一起相伴成长。
用自身的好习惯、好品德为孩子塑造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做出改变。
因此,下面这三件事,家长一定要做好!
01不做孩子的监工。
孩子出生之后,就成为了家长的软肋,家长对自家的掌上明珠往往都格外操心。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行为能力,这份“操心”本应该渐渐放下。
而现实却是,每次看到孩子不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做事慢吞吞、学习进度慢,家长会比他更着急、焦虑,操心,恨不得替孩子做好一切,如果可以的话甚至想替孩子学习考试。
为了让孩子能够加快学习效率,家长便做起了孩子的“监工”。
孩子作业写得慢,家长死死盯着,一发现小动作就制止!
孩子作业写错了,家长气不打一处来,对孩子说教甚至惩罚!
孩子考试成绩一般,家长觉得努力付之东流,对孩子进行埋怨、责怪、打骂……
这样做的结局就是,孩子对于学习总是担惊受怕,别说主动学习了,孩子不逐渐对学习、对家长产生厌恶和抵触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正确做法是,忍住对孩子那份操心,不做孩子的监工,不要无时无刻盯着孩子。
把更多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们独立思考、作出决定,慢慢地学会自我管理,变得自觉自律,主动学习。
02用说代替做。
在孩子犯错或是没有按照家长的心意做事时,家长经常会用“说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但是他们也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事,已经跟孩子说了无数次,他们既不听,也不做,就像故意做对似得。
其实原因很简单:
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说教、批评、指责本质都只是在宣泄情绪,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孩子压根不是在跟家长作对,而是根本没有将“说教”放进心里。
说教多了,就成了唠叨,而唠叨是一种噪音,谁会将噪音牢记于心呢?
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的是“做”代替“说”。
就比如说:
在家里用看书、亲子互动代替玩手机、刷视频;
带孩子看到,不好好学习心思放在别处,就没有学上的人,未来过得是多么的贫瘠苦闷……
在孩子尝到苦果之后,就会想起家长的行动。
这时再用简单的道理与耐心的劝导,孩子便会体会到“学习”的好处,更加主动的好好学习。
03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是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出来的。
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在工地搬砖的普通妈妈,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条件,每天下班后总会花上两三个小时看书、学习,备考成人本科。
初中学历的她,面对外星语一般的英文,常常感到头疼、沮丧。
可一想到儿子,她就一遍一遍听录音,练口语,硬是把蹩脚的英语发音纠正过来。专业不行,只要有时间,她就上网找专家课程,边听边做笔记,不断复盘。
她的上进、拼搏,尽收儿子眼底。
那一年,妈妈顺利拿到成人本科的文凭,而他,也顺利考到全校前十名,上了省重点高中。
如果家长本身每天只会在家里打牌、打麻将、打游戏、刷视频,那么孩子是不可能主动学习的。
而如果家长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家里看书、学习、认真工作、做家务,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
那么孩子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变得主动学习、更加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