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抑郁症 家长需要如何帮助
孩子得了抑郁症,想要孩子尽早恢复健康,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治疗,更需要家长协助帮助孩子康复,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陪伴:与孩子做朋友,审视你从前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相处模式,错了改之,并向孩子道歉,和孩子平和相处,建立一个健康的相处模式。孩子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去好好地去洞察他们的内心,同时审视自己的问题,多和孩子沟通。当你发现孩子存在你所判断的问题时,然后针对性对这些问题去试探性地去探索孩子的心声或者沟通,以此打开他们的心门。很多很多的父母看到孩子整日关闭在房间里,躺在那里玩手机,心里就焦急万分!你这个时候,耐心和温暖才是感化他们的武器,而不是在他面前叹息和责备,父母的一声叹息都是给他们增加无形的压力!细心的教导,或者是以身示范。可以做一些家庭游戏,让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更加亲近。如果孩子拒绝配合治疗,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不要强迫孩子治疗,等待孩子排序平稳才可以继续治疗。
二、理解:理解孩子的异常行为,多鼓励孩子,耐得住性子,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尊重孩子,才能打开其心扉!他们才愿意与你沟通!父母需要营造这样的环境,一点点地去感化他们,急是没用任何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遭到孩子严重的抗议和抵触摔东西。不要以硬对硬,这无疑是给孩子伤口上撒盐!此时看似没有捷径和办法缓解孩子的情绪问题,但是等待也是最妥当的措施了,作为家长的你只需告诉孩子:“有什么需求的,你提出了;难受了,你一定要告诉我”,并做好密切观察工作以及督促他多运动。
三、引导:适当的时候,当孩子能够接纳家长的时候,这时家长可提些建议,督促其参加户外运动,或者孩子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你也可以提出你相互交换的条件,而你的条件就是要孩子去跑步、配合治疗或者心理疏导,逐步引导他一点点改变去行动!以此来达到一种引导性地改变,且逐步回归到一个正常规律性的生活。这对身体恢复是非常有用的!
四、营养:抑郁症应多吃糖类糖类对脑部有安定的作用,多吃糖类能够提高脑部色氨酸的含量,因而有安定的作用。饮食中多糖类含量可以造成5-羟色胺流失及产生抑郁症。应多吃黄豆及豆制品,牛奶、鱼、虾、红枣、柿子、韭菜、芹菜、蒜苗等含钙食物,抑郁症患者往往缺乏食欲,消化吸收差。而多吃含钙食物,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易使人保持愉快的情绪。因此,抑郁症患者宜多吃含钙食物。应补充氨基酸氨基酸对振奋人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脑必须利用氨基酸来制造某种神经递质。
五、唤醒:孩子认识“榜样”的力量(康复者或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转化为榜样者);父母可以把以上话语记在心里,必要的时候,不妨叙述给孩子听。说得深情一点!让孩子感到自己处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无疑给他注入了一股暖暖的感动,抑郁的孩子,自我认可度低,非常需要其他的的关爱。这个方法可以使其感动,唤醒孩子沉睡麻木的知觉和感情,促进抑郁康复。
陪伴孩子康复的过程需要家长给予关爱和支持,还可以定期去做心理辅导,寻求专业的心理专家的指导,杭州复旦儿童医院心理康复中心利用咨询师与来访者的特殊人际关系,通过疏导、支持、解释、启发、教育、训练等,缓解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改善认知水平,消除不良行为,提高应付危机的技巧和水平,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功能,促进个性发展或人格成熟。更具儿童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
心理咨询:通过语言文字交流找出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心理沙盘治疗:从而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把一些内心冲突和不良情绪无意识地释放和投射在沙盘中, 进而活化自我痊愈及成长的力量达到治疗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助于个案在治疗过程中开放自己、降低防卫心理,让个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导致洞察、学习和成长的产生。同时,艺术的表达也比较能够将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或意念具体地表现在作品上,帮助其认知这些情感和意念的存在,从而促使其进行自我整合。
家庭治疗: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交流和相互关心的做法,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情感结构,以纠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态,改善家庭功能,达到和睦相处,向正常发展的目的。
催眠治疗:使求助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正念冥想训练:主要通过放松技巧、呼吸技巧、引导意象以及对身体、心灵和情感的感知,这些技巧让我们的头脑平静下来。通过观察我们的思想、身体、情感和周围的世界,我们将开始看到我们痛苦的根源,然后我们可以努力改造它们,可以彻底摆脱它们。
音乐放松治疗: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专业心理疏导技术相结合,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将使用者带入预设好的心理调试环境,同时结合音乐疗法、潜意识疏导 、心理投射等多种心理疏导技巧进行心理健康调节、稳定个体情绪,协助自我生理状态的疏导系统。
团体治疗:团体成员就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以改善。
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是每个家长都想要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