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越教育官网_驰越教育怎么样_驰越教育十年专注青少年叛逆厌学等

孩子的“闭口不言”,源于父母的“令人扫兴”。

来源:驰越教育     |     关注次数:465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比起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其实是看见和保护。看见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保护孩子的分享欲和主动性。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孩子小时候都好像有那个“社交牛逼症”一样,跟人聊天根本停不下来。

 

从幼儿园的经历,到回家路上的见闻,从天上的白云,到花坛里的月季。

 

他们乐于分享,并且滔滔不绝。

 

但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话却越来越少了。

 

再后来,孩子就像一只咬紧牙关的河蚌,什么都不和家长说了。

 

即便是追问,得来的也只是一两句敷衍的回答。

 

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

 

昨天,有一位网友发布了这样一个话题:#再也不想和父母分享日常了#。在评论回复中,我窥见了导致孩子失去分享欲的根源。

 

在亲子关系里,分享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舒服的亲子关系里,孩子与家长密不可分,总是有聊不完的天,止不住的笑声。

 

而孩子的“闭口不言”,往往都源于父母的“令人扫兴”。

 

你一天天啥都不干就知道玩!

嗯嗯,妈妈在忙

赶紧去洗漱,赶紧去睡觉

你上次balabalaabaa

学生就是该以学习为主啊

 

打击性的语言、对孩子的敷衍、命令式的沟通、喋喋不休的唠叨、没完没了的大道理……就这些错误的沟通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

 

让孩子厌倦了这种得不到正面反馈的单向沟通,变得缄默。

 

最可怕的是,很多时候,父母都并不觉得自己在泼冷水,扫了孩子的兴致,甚至还认为自己是在发表真理、指引孩子做应该做的事、做最正确的事。

 

他们丝毫意识不到自己在打压、控制孩子,而是认为自己在向孩子传授经过自己经验检验的、安全的信息。

 

孩子们本来兴高采烈地和父母分享,得到的回应却是一盆又一盆冷水,长此以往,他们又怎么还会再分享呢?

 

明明成年人兴致勃勃做事的时候都不想被扫兴,回到家里却可以毫无负担的去扫孩子的兴致。

 

这件事,值得所有家长认真反思。

 

快乐值得无负担的享受,不是每件事都需要意义。

 

想要亲子关系和谐,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很重要的一门课就是要接住孩子的分享欲。

 

不要把生活的悲观、学业的焦虑和工作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要重视孩子的声音,倾听孩子的想法,学会观察孩子,及时回答孩子的问题,用爱化解孩子心中的阴霾,用理解、支持、共情帮孩子积累出足够的心理资本。

 

这样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才会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都有往前走的勇气和底气。

 

因为他们知道,不管回不回头,深爱他的爸爸妈妈永远在后方给予他支持和鼓励。